前言
好人真的,特别难当,今天我们分享《人性的博弈》。
讨厌被当傻子
在合租公寓中打扫卫生间,清理被头发堵住的下水道。工作办事,碰到三不管的地带,往往需要有人多付出一些。如果只有自己这样干,会觉得好蠢。涉及到合作的场景,团队里面只要出现1-2个不合作的利己主义者,大部分的有条件合作者就会被迫降低自己的付出标准,然后逐渐形成恶性循环,变成最后大家都不付出。因为,我们都讨厌被当成傻子。
好人成本
再来,每一个利他行为的背后都与行动者的成本有关。
曾有人在大学做过一个叫做“拯救者”的实验,在实验中,被测试的人员,可以有两个选项。选项一:直接补助被试760元。选项二:研究人员向医疗组织捐赠2661元。这笔资金将被用于为五名结核病患者提供治疗,至少能确保其中一人免于死亡。在这个实验中,做好人意味着放弃760元的补助。如果是你们,会怎么选择呢?再进一步,如果补助金额调整为152元,你的选择会变化么?不难发现,利己和利他在这里是相互冲突的,成本和收益的变化会改变利他行为的意愿。
维护自我形象
最后,好人难当,是因为对自我美好形象的执念,会不自知的让当事人做出偏向利己的行为。情侣吵架的时候,双方往往会选择性地打捞起记忆中,对方做的不好的地方,然后通过攻击对方,来维护自身的形象。再有,发现自己将事情搞砸了,甚至知道真诚地道歉,会有很多好处的情况下。“对不起”,“请原谅”,这些话语,对当事人来说仍然是难以启齿的。除了“选择性记忆”和“不道歉”外,对积极自我形象的渴望,甚至会腐蚀道德观念。在曼哈顿计划中,美国引爆了两颗原子弹。曾经参与这个计划的研究者,最后,很多都患了严重的心理疾病。奥本海默和数百位天才学者,在武器开发的过程中,明知道会造成毁灭性的灾难,难道不会良心隐隐作痛嘛?会有,但是影响很有限。更多的是,“努力工作之后,我们为此感到兴奋,然后就不再去思考。--费曼”。
总结
人性本身就具有两面性,但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去更好的激发善意。书中指出了很多利他行为无法被传递的影响因素,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比如:当涉及到合作的时候,可以将问题的责任归属到具体的个人上,从而解决责任扩散和转移的问题。此外,在基于互惠原则的基础之上采取行动,可以更好的让合作进行下去。最后分享书中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阅读:“没有什么是好的,除非你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