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荣格,现代心理学奠基人,他的心理分析一直被广泛应用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今天,我们分享他的自传,《我的梦与潜意识》。又名回《回忆,梦,思考》,这个书名可以放在视频书名的下方,作为补充。

深度体验,迎接孤独

纵观荣格的一生,孤独是陪伴他生命之歌的主旋律。他对于世界的独特体验,构成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秘密的音符。10岁的时候,就学会木刻小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每每想到铅笔盒里的小人,就会获得安全感。12岁的时候,在庄严神圣的大教堂,却看到了充满荣光的上帝坐在金色的宝座上拉粑粑,开始怀疑父亲关于神学的空洞传道,于是选择追随自己内心深处的疑问。寻找一切和上帝相关的内容,广泛的阅读书籍,让他和同龄人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这个时候的他才15岁。不曾想,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学校同学开始排挤他,老师认为他冥思苦想的作文是抄袭来的,甚至威胁他不承认就会被退学。悲怆的低音一直环绕着他,所幸的是,他终于遇到了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这里放出这本书,认出了《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的“意志”其实就是他苦苦寻找的上帝,两个跨时代的伟人,在这一刻“神交”。这一章节,我并不赞同荣格关于理智和意志部分对于叔本华的评价,叔本华其实对意志,理性,还有直观,感性都进行了仔细的辩驳的,远不是荣格在回忆录的描述,但是上帝这块,我个人认为确实也是意志。但是荣格用神话的方式和梦的方式来解释无意识/上帝,我认为也是对的。这之后,荣格顺着叔本华前进,认识了康德,完整的接受了《纯粹理性批判》中的认识论的部分。木头个人认为:这一阶段形成的科学严谨的思维是他后来,能够在无意识大海中航行而不陷入癫狂的指南针,同时依托他天生灵敏的感知能力,有意识地将两者进行了诡异的融合,形成了他看待世界的独特角度,将科学理性和艺术直观进行了不可意思的创造。大学时期,他隐隐约约觉察到了心灵层面的奇异现象,这些现象超越了因果性的约束,是在时空的因果律之外的,似乎有另外一套秩序在心灵层面起作用。比如:为什么有一些梦可以预示死亡,为什么会有大人能觉察到自己的儿子正处于溺水的危险。带着这样的疑问,偶然发现精神病学可以完美的兼顾自己对于科学和神秘学的双重兴趣。因此,在最后选定专业方向的时候,他选择了当时被称为旁门左道的精神病学。之后,为了维护佛洛依德在神经症方面的研究,他不顾整个学术界的警告,将真理作为了他前进的路标,多次在大会上公开支持佛洛依德,弗洛伊德甚至将他作为继承人来看待。但是,在接触了大量的宗教神话故事后,他预感到了x欲(注意这里标记掉)背后整体性的一面,也感受到了佛洛依德,无法言明的深深痛苦,即x欲有精神意义而不仅仅是个体生物意义的一面,但是受制于术语的狭隘,无从表达(这里和叔本华对于x欲的看法高度类似,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在完成《力比多的转换》后,由于观念的冲突,最终导致他和佛洛依德决裂,孤身走上属于他自己的道路。从和病人接触的大量案例中,发现了高频出现的幻觉意象-曼荼罗,甚至荣格本人也觉察到了血流成河的洪水和世界大战的关联性。这一刻,个人的体验与人类总体的体验具有了高度的一致性。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可以抓住幻觉,甚至解释幻觉,进而大胆地将和无意识的对质设想为了一种科学实验。在不断的自我对话中,一条解析无意识的道路逐渐显现出来。回过头来,我们看看荣格是如何开辟这条道路的呢?

构建自己的道路

大量广泛的阅读积累,一手的精神分析案例,自己深度的梦中体验,对无意识意象的谨慎分析,再配合上据他本人说法:“邪神的附体”,这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深信无意识的背后一定有另外一种秩序,外部世界和作为意象之源的无意识世界之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我们的自然科学构建在数学陈述之上,描述的是外部世界事物间的联系。无意识领域/或者说意志领域/或者说上帝/所代表的那一层秩序,似乎可以用频繁出现的想象的原型产物,来作为描述无意识领域的语言,我们无法用智识语言(逻辑和理性)进行描述(语言是有边界的,这块可能可以参考维特根斯坦)(另外关于这一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比参考叔本华,叔本华认为音乐可以再现意志,和荣格对神话的看法是高度一致的)。如何才能构建这套理论,并且精准地描述内部世界的秩序呢?所幸的是,他遇到了炼金术,像罗盘一样,给了他在无意识领域驰骋的方向。为了理解炼金术,他前后花了10余年,接触了大量的象征词汇,重新构建了语言系统,了解诸如“青金石”,代表的是“生命特质”的信息。最后终于将炼金术转化成了无意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神秘合体》就此诞生。

总结

叔本华和尼采,一个在世界的外侧,一个在世界的内侧。这里可以参考《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也有提到一点点,荣格横跨了两者,起到了一个沟通和衔接,他能同时读懂两个人。并且在尼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内侧世界的景象。这本书涉及的内容实在是太广了,简单介绍一下遗漏的其他内容,包括:如何对欲望进行超越,孤独的人走上征程背后秘密扮演的作用,如何面对超出科学领域的心理原型,情感关系中吸引力的弊端,内心出现对立冲突对于心灵成长的必要性,甚至他还对另外一个世界的现象进行了预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最后分享书中的一句话结束今天的阅读:“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是为纯粹存在的黑暗投下一丝光明,正像无意识影响着意识那样,我们意识的增长也同样影响着无意识。”。